风吹过南方老巷,门前的老槐树依旧年年开花,年年落叶。可坐在槐树下的老太太,却忘了这树叫什么名。她望着熟悉的街坊,却怎么也喊不出他们的名字。
脑子,仿佛被谁偷走了一块。记忆这东西,真像水中月、镜中花,越想抓住,越是滑走。可问题来了:是年纪的锅,还是身体里某种营养出了岔子?胆碱这个听起来陌生的名字,真的会左右一个人的记性?
脑子糊涂,记忆掉线,不止是年长者的“专利”。年轻人熬夜追剧、加班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却连钥匙放哪儿都想不起来。有的人一边炒菜一边找手机,结果发现手机在耳边通话。更有人试卷做完了,名字却没写。这不单是粗心,可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胆碱,这个名字在街头巷尾还不如“维生素”响亮,但它对大脑的作用却堪比“军师”。它不是维生素,却常被归入“类维生素”的范畴,是一种水溶性营养素。
它的存在,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神经传导、记忆形成和大脑健康。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早在1998年就把胆碱列为“人体必需营养素”之一,但遗憾的是,它在中国的营养认知中,却常常被忽视,甚至被遗忘。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份研究指出,中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42%存在不同程度的胆碱摄入不足。更有意思的是,这种营养素的缺乏,并不总是立马就能被察觉。它不像缺钙那样骨头会疼,也不像缺铁那样脸色发黄。它的缺失,是一种静悄悄的“偷袭”,最先受害的,就是人的记忆力。
胆碱的工作,像一位幕后导演。它参与合成一种叫“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这是大脑用来传递信息的“邮差”。
当胆碱不足,乙酰胆碱的合成也会受限,神经之间的“邮路”中断,脑子自然就“卡壳”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项实验发现,在胆碱摄入低的老年人中,认知下降的风险比正常摄入者高出近1.8倍。
更令人不安的是,胆碱的缺乏并不会单打独斗,它常常与另一位“大脑卫士”——维生素B12一起“拖后腿”。维B12就像电脑的电源,胆碱像是信号线,两者缺一不可。维B12不足,会让神经髓鞘受损,信息传输变慢;胆碱不足,则让信息本身就无法产生,脑子自然“宕机”。
而从地域来看,胆碱摄入不足,在中国南北方也存在一定差异。北方饮食以面食为主,肉类摄入相对较少,而胆碱主要存在于蛋黄、动物肝脏、瘦肉、豆制品等食物中。南方则有一部分人因高油高盐饮食习惯,虽然胆碱摄入稍多,但因肝脏代谢负担大,实际吸收效果并不理想。
那是不是就靠多吃点猪肝和鸡蛋就能补上?事情没那么简单。
首先,胆碱在加热过程中容易流失。比如炒蛋时高温翻炒,胆碱损失率超过30%。其次,有些人因肠胃功能差,吸收效率本身就低。加之胆碱在体内代谢还涉及到肝功能、甲基循环等多个系统,不是吃进去就能用上,吃得对、吃得巧,才是关键。
那么,除了胆碱和维B12,还有哪些“幕后功臣”在为记忆保驾护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指出,欧米伽-3脂肪酸中的DHA,能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的连接,强化记忆形成。
而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也明确建议中老年人每周摄入两次深海鱼类,以补充DHA,延缓记忆力衰退。
但光靠吃,还不够。脑子也需要“锻炼”。像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做过一项为期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保持阅读、下棋、和人聊天等脑力活动频繁的人,比生活孤僻、长期不动脑者,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低了约47%。这就像锄地一样,地不翻,草就长;脑子不用,锈就生。
有趣的是,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项研究,还指出睡眠质量与胆碱代谢密切相关。睡得不好,胆碱的合成和利用效率都会下降。那些夜里玩手机刷短视频到凌晨的人,第二天记不住人名、忘了关煤气,其实不奇怪——脑子还在“断电状态”。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年纪大了,记性差是天经地义的?答案是:不是。年龄只是一个外在因素,真正决定记忆力的,是神经细胞的活跃程度。而胆碱、维B12、DHA这些营养素,就是那块“引擎油”。
广东有句老话,叫“脑壳不灵,饭都吃不成”。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常常忽略了身体的“微语”。头疼脑热会去看医生,肚子疼知道找药吃,可记忆力下降,却常常被归咎于“老了”“烦了”“累了”。殊不知,可能只是身体缺了点胆碱。
有个东北老太太,常年在外孙家带孩子,一天早上突然找不到厨房的门,吓得全家以为她得了老年痴呆。检查之后才发现,是长期胆碱摄入不足,神经递质合成受损所致。补充营养三个月后,老太太不但能熟练做饭,还能背出孙子的课文,家里人都说她“脑子开窍了”。
当然,补充并不等于过量。胆碱摄入过多,也可能引发低血压、腥味体味等副作用。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成人每日胆碱摄入量应控制在425~550毫克之间,具体还需根据性别、体重、肝功能等因素调整。
从科学的角度看,记忆力并不是像沙漏一样不可逆地流逝。它更像是一块田地,施对肥料、勤加耕种,哪怕年年岁岁,也能春风再起,绿意盎然。
胆碱不是万能钥匙,却是打开记忆宝库的一枚重要暗号。
维生素B12不是灵丹妙药,却是大脑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而我们每个人,都不该把“大脑糊涂”当作命运的安排。科学的饮食,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脑力锻炼,是我们对自己记忆最起码的尊重。
别等忘记了“自己是谁”时,才想起原来“胆碱”这个词那么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王丽娜, 王璐, 王方. 胆碱营养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21, 29(2): 117-121.
[3]王建东, 张晓宇. 维生素B12缺乏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 21(3): 224-228.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靠谱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