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迁市宿城区,一场以司法创新驱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变革正在深入推进。宿城区人民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打造出一套“预防性司法+精准化服务+实质性解纷”的组合拳,用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和突破性创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全周期司法服务:前置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宿城法院将司法服务从“事后救火”转向“前置护航”,构建起覆盖企业设立、运营、退出全流程的防护体系。
“法治体检”进园区,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在宿城经济开发区设立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中心,组建由法官、律师、会计师组成的“法治体检团”,定期入企“把脉问诊”。2025年上半年走访企业35家,针对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风险点出具“体检报告”28份,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审结非法翻新华为二手光猫冒充正品重新出售案2件,严厉惩治知识产权犯罪,预防和减少对华为公司正品市场冲击超20亿元。
“信用修复”机制,助失信企业重返市场。联合多部门打造“司法行政信用修复基地”,创新“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模式。制定《涉企业财产保全案件办理操作指引》,充分考量企业信用和生产经营需要,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分类采取保全措施,防止恶意申请保全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对主动履责企业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同步解除信用惩戒。发布《企业诚信诉讼白名单》9期,引导企业诚信诉讼。
“智慧诉服”升级,涉企纠纷高效化解。开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执”。2025年上半年新收涉企案件4704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7.85%,平均审理周期缩短了25天。积极引入律师、人民陪审员、政协委员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提高调解实效,成功化解商事纠纷368件。速裁团队采用要素式审判、表格式文书,快速审结案件1756件。某公司建设工程纠纷案从立案、保全、线上开庭再到履行完毕仅用时17天,企业负责人感慨:“司法效率就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破产审判创新:盘活资源激发市场活力
针对破产审判难题,宿城法院探索“府院联动”机制,创新资产处置模式,为危困企业救治开辟新路径。
在宿城经济开发区设立企业重整“司法联络专员”,召开破产重整企业座谈会,对企业进行破产重整宣传引导,提升企业对破产重整的认识和可接受度。联合税务、人社、信用等部门建立“一网通办”机制,破解资产处置、信用修复等难题。引入金融机构,建立投资人库,探索“共益债融资”“信托服务”等模式,盘活土地、产能等要素资源。强化服务实效,设立专门咨询窗口,提供法律、融资等对接服务。结合开发区高端制造、激光制造、新能源等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重整,释放优质资产吸引战略投资者。
“法院+市场”协同,资产处置提质增效。创新“法院主导监管+市场主体运作”模式,将监管权与处置权分离。成功处置一起宿迁市首例司法监管框架下的线上自主处置案例,通过大数据画像技术精准推送潜在竞买人,吸引多地投资者参与竞价,最终成交价高出评估价26万元,溢价率达47%,实现司法规范与市场效率的统一。
多维治理体系: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宿城法院以“三化”治理批量诉讼,深化“行政+司法”协同,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络。
“三化”治理批量维权乱象。源头化治理,联合数据局限制涉诉企业注销,对非正常批量诉讼案件,将涉嫌虚假诉讼及相关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严格化审理,采取示范性裁判、约谈、释明等方式,推动治理恶意“维权”行为,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多元化化解,与市场监管部门签订《协同保护合作意向书》,形成“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通过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联合调解的方式不仅能够一次性解决多起纠纷,对我们企业来说,也能够及时处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为后续发展清除隐患。”某餐饮公司负责人在一次性调解解决了9起服务商标关联纠纷案件后,对法官和调解员表示感谢。
“网格+网络+公检”执行攻坚。将执行工作融入基层治理,联合全区15个镇街网格中心,培训网格员成为“执行联络员”,与公安共同构建执行联动协作机制,2025年以来查找被执行人行踪839人次。与京东拍卖合作开展司法拍卖专场,成交额突破2300万元。针对拒执犯罪,与公安、检察建立联动机制,2024年移送拒执线索39条,立案38件,形成强大震慑。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宿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郑小苗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企业破产重整成功率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强度加大、执行到位率提高三大核心目标,持续深化司法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更多“微创新”“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提升”,为宿迁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贡献司法智慧。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通讯员范皓月记者陈勇
靠谱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