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两次要灭日本,均被刘伯温誓死拦住,刘伯温到底拦得对不对?
作为我国的一个宿敌,日本跟我国的仇恨,那可真不是一场抗日战争能概括的,早在唐朝时期他们就想入侵中国,明朝时期他们再一次入侵中国,只不过这几次都被挫败了。
也正是因为日本狼子野心,所以古代看出日本不臣之心的人并不少,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看出了问题,他曾经两次想要灭掉日本,但是却都被刘伯温阻拦,这背后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呢?
1、朱元璋对日本的态度: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作为一个从最底层做起来的皇帝,朱元璋一生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看不得贫苦老百姓受委屈。因为当年他就是最底层的贫苦老百姓之一,并且还受尽了世间的万般苦楚,所以他对老百姓的共情能力特别强。
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待老百姓时,朱元璋特别的“护犊子”。然而,明朝建立之后,居然还有外国人敢欺负明朝老百姓,这就让朱元璋感到暴跳如雷。
展开剩余88%这些人就是沿海的倭寇,实际上,倭寇并不全是日本人,但正因为它里面夹杂着中国人和日本人,才让这些倭寇变得既残忍凶狠又特别的狡猾难缠,而且倭寇并不是后面明朝中期才出现的,明朝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倭寇。
不过,此时的明朝老百姓也是武德昌盛,倭寇其实在明朝这边挨了不少揍。我们看看朱元璋的一封圣旨内容就知道了: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这封圣旨就是朱元璋专门给百姓下达的抗倭圣旨,可见当时明朝从上到下都是特别的彪悍。但不管怎么样,咱们天朝上国的子民,居然被一帮外国的倭寇所欺负,这让朱元璋感到很不舒服。
2、朱元璋第一次想灭日本,刘伯温带头反对因为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才是世界第一!日本人在中国世界第一的时候,就敢跟一些中国人一起来中国大地为非作歹,万一哪一天中国的实力下降了怎么办呢?所以,朱元璋就动了灭日本的心思。
熟读历史的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小国历史上曾经多次有过不尊重中国的举动,甚至还在唐朝的时候就发动了白江口之战。既然如此,不如早日超度了它,让他们从此不能为非作歹。
然而,当朱元璋想要灭日本的消息传出去后,文官们的劝谏奏折就一封一封的飞了过来,这把朱元璋都搞得有些烦人了,他其实不喜欢这些文官,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当年都是在元朝当官的,还是朱元璋连哄带骗才把他们哄过来的。
但是毕竟国家运行需要这些人来搭把手治理,并且这帮人背后的家族势力也相当的不容忽视,所以,尽管讨厌这帮人他还是要听这些人的一些建议的,尤其是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刘伯温的建议,刘伯温也反对这事儿。
3、文官们的集体意见——刘伯温的话,朱元璋不得不考虑正所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刘伯温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历史上他也确实非常的有地位,但是,他的实力被过分高估,刘伯温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军师,倒是可以称之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因为他曾经是元朝非常忠诚的一个文官头子,而且还带着元朝的军队镇压过大量的抗元起义军,所以,他跟元朝那帮文官的关系特别好。在当时的社会头面人物当中非常的有话语权和关系网。
朱元璋也正是看到了他这层价值,所以才连哄带骗把他叫来,让他来辅助自己打天下,尽管刘伯温其实是三心二意的。但是他对于朱元璋的很多建议朱元璋还是很重视,因为刘伯温的意见反应的不是他一个人的意见,而是他背后那一群人的意见的集中体现。
看到刘伯温也反对他灭掉日本,朱元璋不得不仔细翻看,刘伯温举了那些理由呢?其实刘伯温的理由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4、刘伯温的理由:虽然有不合理的,但总体上确实让朱元璋忌惮了首先第一个理由就是明朝此时刚刚建立,所以明朝的国本还并没有固定下来,这个时候贸然发动战争并不好,这一点是明朝的实际情况。
因为元朝的势力依然存在,他们不仅仅存在于荒凉的大草原上,而且还存在于当时明朝的朝堂上,很多文官只是表面上归顺明朝,心里其实还是向往元朝的。因为元朝不拿百姓当人,自然可以给他们更多的利益了。
而朱元璋跟老百姓的共情让他们很不爽,因为朱元璋跟文官几乎没啥共情,他只想扣他们的工资并且让他们加紧时间干活,这样的生活当然不是元朝的“好日子”可比的,所以,刘伯温这一条理由是很充分的。
朱元璋不得不考虑一下,万一自己派兵出征日本的时候,这帮人会不会给自己后院搞出什么事来。
而第二条理由也很触动朱元璋,那就是天下刚刚经历了多年的战乱,老百姓此时并不想再打仗了,这确实是当时的实情。因为整个元朝几乎都在打仗,尤其是底层的老百姓几乎是水深火热一般。
朱元璋如果想要远征日本的话,免不了需要再次征调百姓,为这场战争而做准备,这可能会让老百姓受苦,跟百姓很有共情的朱元璋不得不考虑这一点。同时,刘伯温认为日本这里易守难攻,当年强大的元军都没能拿下日本,更何况是现在的明军呢?
其实这一点有点扯,明朝既然能够推翻元朝,自然说明明朝的军队比元朝更厉害,至少在开国的时候是要比元朝厉害的多的,因为人家明朝是玩火器的,整整超越了当时其他国家一个时代。
并且,元朝之所以没能灭了日本,关键就在于元朝不善水战,而日本则躲在了海岛上,所以元军最后被大风给灭掉了。
但是,人家明朝军队可是最善于水战的,鄱阳湖水战明军打败陈友谅靠的就是明朝水师,甚至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明朝水师还能吊打葡萄牙这些国家。所以,这一点刘伯温有点扯,但不管怎么样也是一条理由。
最后一条理由则是日本这个鸟地方太差了,即便是明军花费很大的力气拿下日本,到时候明军也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就相当于做了无用功,这一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古代打仗还是想要抢夺耕地的,这样对于中央王朝才有使用价值。
但是,日本那里显然没啥价值,是妥妥的穷山恶水出刁民,对于明朝没有任何帮助。朱元璋一看刘伯温的理由,知道他背后的人都不支持自己讨伐日本,并且讨伐日本也确实存在麻烦,所以暂时他就按捺住了自己。
5、朱元璋第二次想灭日本——日本太跳了不过,当明朝重新恢复国家,向其他周边国家发放了自己建立的消息时,别的国家都来朝贡,明朝认明朝为自己的宗主国,唯独日本这边迟迟没有消息。
所以,明太祖后面还是准备派7个使者去看看,也许是人家日本那边交通闭塞不知道情况,那么就没有必要去跟他们计较了。然而,日本也是疯狂的作死,又把其中五个使者杀死,还把另外两个关起来,关了几个月才放回来,这下朱元璋再一次想要灭日本了。
毕竟这个小国家实在是太张狂了,在当时的亚洲还没有哪个其他国家敢这么干,但是日本就这么一而再、再而三的招惹他,朱元璋决心一定要灭掉日本。
结果,刘伯温又来劝谏了,不过 此时朱元璋已经掌握国家多年,朱元璋的手段和风格愈发的老道,所以刘伯温也不敢直接说了,而是给朱元璋递了一个军报,军报上面显示西北方向出现了变乱,这让朱元璋不得不摁下了自己的一腔杀机。
毕竟本土的问题显然要比日本更重要,如果不解决这些本土的叛乱,贸然出兵日本很危险,所以,这一次朱元璋还是被刘伯温劝住了。发现自己每次想动日本总是被各种耽误之后,朱元璋干脆把日本列为“不征之国”!
并且同时告诫自己的后代们,一定要小心日本这个国家。果不其然,万历时期日本侵略了朝鲜,不过他们却被万历皇帝打得头破血流。
6、刘伯温为什么阻止灭日本?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其实,日本之所以没被灭掉,跟刘伯温和刘伯温背后的文官关系很大。当年元朝被明朝推翻的时候,有的人是直接逃往大漠,这一部分人其实是危害最小的;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明朝,这些人主要是以刘伯温他们为代表的。
虽然朱元璋很不喜欢他们,但是为了让国家运行,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他们。这些人对于明朝来说是极大的危险分子,但是因为他们本身已经加入了明朝,想要制造问题就需要外力。
可是,依靠北元是没有用的,逃亡到大漠的北元几乎已经被打懵逼了,他们压根儿就不想再跟朱元璋打了。他们唯一可以坚定依靠的,就是拿些逃亡穷山恶水的顽固分子,日本岛上当然也有这些人。要知道,当年的元帝国实际上是世界性帝国,也可以说是当时的“超级大国”。
他们的势力是遍布全球的,即便是他们没有完全征服日本,日本也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自然有人逃亡到日本,不然,为什么早期的倭寇当中,居然就有大量的日本人出没呢?所以,可能出于这种考量,刘伯温他们必须要保住日本。
发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靠谱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